close

寫這本書的作者是寫姐姐的守護者的茱迪.皮考特,當時看到書設計就猜出來作者應該是同一人,茱迪的小說真的很有特色,她很擅長去探討 青少年、家庭方面的問題,還有安樂死等相關爭議議題

之前看姐姐的守護者就震撼了一次,這次事發前的十九分鐘一上市馬上衝上暢銷書排行榜,我當然也不能錯過了

51951.jpg

封面也很有意思,一個白淨的少年臉上長了一點青春痘低著頭 

  一旁的文字寫著:「每個人都說我毀了他們的人生,可是當我的人生被毀的時候好像沒有人關心」

 不經讓人疑問 是什麼樣的生活讓一個春青期的少年講出這樣的話?

 

51952.jpg

 

內容簡介:斯特靈是一個平凡的小鎮,從未發生什麼大事,直到有一天,一項驚人的暴力行為粉碎了小鎮的平靜自滿,一場十九分鐘的槍擊案,改變這個樸實小鎮所有人的人生。長年在學校飽受同學欺凌的高中生彼得,選擇在2007年3月6日這天日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在學校射殺他所遇見的所有老師、同學、他要用自己的雙手將多年仇恨一次解決:十九分鐘,你可以復仇。

究竟是有多深沉的怨懟,讓一個平凡無比的年輕人血洗校園,殘暴的雙手不僅砸毀自己的人生,也粉碎所有人的未來藍圖?究竟是怎樣的父母,將天使般的嬰兒養成如此冷血殘酷的殺人兇手?(引自事發前十九分鐘 封底)

 

茜西(彼得母親)

身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念哈佛,誰不希望自己小孩成器?

但身為一個血洗校園兇手的母親,茜西發出最絕望的疑問:「希特勒的母親是個可怕的人嗎?」有一段茜西為躲避記者而到郊外買牛奶的橋段,茜西結帳時發現桌上有斯特靈罹難者紀念金,結帳員說:「很慘,對吧妳一定對家長很好奇吧?我是說,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 讀到這段時我想像茜西心中的掙扎

或許她對彼得的愛不適合他吧,但她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她付出了所有的愛,可是她仍舊失去了兩個小孩,其他罹難者的母親或許會得到別人的同情,可是她呢,活在深深的譴責中。茜西我覺得是很多現代父母的縮影,因為很多父母其實並不知道小孩真正要的是甚麼,隨著小孩長大,這個距離也越來越大,爸媽不了解小孩,小孩也沒辦法對父母訴說,隔閡問題也隨之產生。

 

路易斯(彼得父親)

嚴肅父親的化身,理工科出身的他在斯特靈當教授,相比於茜西的掙扎他顯得冷靜冷血,是他教會了彼得射擊的,但彼特放過了那一隻公鹿時,他不滿意因為沒達成的他的期望,最後彼得用他教他的射擊去血洗校園,當彼得被關進監獄時,即便20哩外的牢房,他沒有去看他,或許是他太失望了吧。

我覺得路易斯的嚴格是釀成彼得走向殺人兇手的要素之一,彼得的自卑也可能是來自於父親的態度,覺得很多悲劇都是這樣產生的😢。

 

艾利(喬絲母親)

我很欣賞那種女人,美麗又有能力,永遠跑在人家前面。

艾利是斯特靈的法官,相比於其他法官,她很年輕,在別人的眼裡她是那麼的完美無懈可擊,可到了晚上艾利得服用安眠藥才睡得著覺,她有時也會想脫去了法官袍她還剩下甚麼?

她也有一個跟她一樣完美的女兒喬絲,全部科目都拿A,漂亮且優秀。但她很難像個一般母親去愛她,她不會做菜、她沒辦法在女兒被刑警偵訊時陪著她,她有時候不知道怎麼對女兒表達她的愛。

 

喬絲

一開始只知道她是艾利的女兒、麥特的女友,完美的女孩,後來才知道她還是彼得的好友,最知心那種。因為她跟彼得相處沒壓力,她因為全部拿A被同學覺得是怪咖,彼得則是永遠融入不了大家。

而這份友情也在喬絲選擇成為主核心的一夥破碎了,喬絲把棉條丟在被霸凌的桃樂絲桌上,彼得說聲:「不要」,讀到著個橋段覺得刻劃的實在太貼切了,有些人真的會為了我不要被霸凌而去霸凌別人,想藉此區分自己跟她不一樣,沒想到看似完美的喬絲也會迷失在此。

喬絲說聲:「當我跟她們在一起,大家都會喜歡我」。

 

彼得

故事的主人翁,雖然我覺得這本書的主角有很多個,感覺每個人都可以寫一本書的感覺。

從來不起眼,大家用來出氣嘲笑的對象,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別人注意到他,這樣他才不會被欺負。有一次寫到彼特練完球再洗澡,他不小心瞄到麥特,被麥特兇了一聲:「看什麼,死變態」彼得:「我根本什麼都看不見」後來麥特生氣以為他在嘲笑他,狠狠的勒住彼得,彼得說:「我沒戴眼鏡甚麼都看不見」結果麥特把彼得的眼鏡摔爛,說:「這樣你再也看不清楚了」。

覺得學生有時真的很惡魔呢,因為在自我認知還是很模糊時,很常會傷害了一個人而不自覺,很多的校園霸凌也是因為這樣在一個學生心裡留下永遠抹不去的傷痕。

彼得的悲劇我覺得也是這樣產生的,我看了小說覺得他心地並不壞,反倒是蠻善良的,但在同學殘忍且無知的言語、行為虐待下,讓他對自我認知有障礙,竟而扭曲了自己。我覺得如果有人要為這件事負最大的責任,那就是那些學生吧,或許父母也有很大的責任,但我覺得學生在怎樣都不該將自己的快樂加諸在別人痛苦上,如果因為你欺負一個人,你可以受歡迎,那對於那個被你欺負的同學呢?他不就只是你不被欺負的替代品,但往往這種被欺負久了、我不想被欺負而將痛苦加諸給另一個人的問題,很常出現在校園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書心得 小說 評論
    全站熱搜

    unid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